舟曲,藏语意为白龙江,是一片灾难深重而又美丽的地方,温家宝总理曾经站在这里深情地说:“苦难的土地上一定会开出最美的花朵”。在舟曲县公安局,有这样一对警察,他们既是肝胆相照的同志,也是传承公安基因的师徒。师傅张志忠,1979年参加公安工作,是舟曲县公安局退休法医,曾获得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徒弟陈玺栋,1996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舟曲县公安局警务技术四级主任、主任法医师,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公安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成绩突出个人”、公安部刑事技术青年科技人才,甘肃省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骨干人才,二等功、三等功荣立者。他们在高原藏区公安刑事技术法医岗位上师徒守望传承四十年,像两朵向阳花,谱写了忠诚与奉献的赞歌。他们的信仰穿越时空、历久弥坚。“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这种信仰是舟曲公安队伍的政治灵魂,也是舟曲公安确保政治安全稳定、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精神支柱。在他们身上,能看到舟曲公安民警之间的同志情、战友爱,红色基因代代传、新征程上建新功,激励着舟曲县公安局的每一位公安民警,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平安和幸福贡献力量。
草原不语 雪山为证
1974年,20岁的张志忠在甘南州师范学校医疗班毕业后被组织分配到舟曲县人民医院工作。1979年,因为《刑法》的颁布,舟曲县公安局急需选调一名医生从事法医工作。年富力强的张志忠又一次义无反顾的服从了组织的安排,从白衣天使化身人民卫士,全身心的投入到承载着一生荣光、岁月和充满红色记忆的警察生涯。从法医工作开始,张志忠同志扎根高原藏区35年,以冰冷的仪器检材为无声的“战友”,以对职业融入骨髓的热爱,主持并参与全县所有重特大、疑难案件的现场勘查分析,累计勘验现场千余次,提取、保存、送检各类检材数百份。在多起重大案件的侦破中准确划定侦查范围,查明了案情,更帮助办案民警增强了证据意识,助推开创了舟曲县刑事技术工作的新格局。
心怀美好 一路芬芳
张志忠同志自愿扎根高原藏区,从事刑事技术工作35年来,一直潜心于法医专业和刑事技术工作,以信念筑牢理想,以努力坚定信仰,以法律保护人民。当然,过去的条件和现在不能相比,但无论工作多么艰苦、案件多么难办,他都没有过畏难的情绪,因为他始终相信,公安工作重在基层、难在基层、希望在基层,基层始终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前沿,打击犯罪的主战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到基层去,把基层的工作做好,是年轻民警锤炼自己,发挥作用,获得进步的一条好途径,积极鼓励年轻民警到基层书写出值得自豪和骄傲的灿烂篇章。
红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雷锋同志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张志忠同志从一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变成一名饱经风霜的老民警。立足本职,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极致,真正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正是他35年刑警生涯的信念与坚守。为了公安事业的发展和刑事技术工作后继有人,张志忠同志真诚盼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刑侦队伍中,从事刑事技术工作,利用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打击犯罪,构筑起藏区高原平安建设的连绵青山。他的目光投向了从医学院校毕业、刚刚参加刑侦工作的陈玺栋。于是,老张带着小陈走遍了舟曲县的每一个村寨。老张教育小陈要爱岗敬业,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工作、干干净净做人,小陈在老张的鼓励、教育、手把手带教下认清自己的不足,坚持虚心好学、勇于实践,很快熟悉了现场勘察、尸体检验、伤情评定、物证提取等业务,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法医,这个在常人眼里有些神秘甚至有些恐惧的职业,陈玺栋同志一干就是28年。为了充分掌握现场勘察和提高法医技术,他始终珍惜并牢牢把握学习的每一次机会,从学习法医技术到学习侦察专业,从学习文化知识到学习法律法规,从中国刑警学院到甘肃政法学院,再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一座座校园留下了他勤学的身影,一张张毕业证凝结了他无数的汗水和努力。只要一有现场,不论刮风下雨,不论山高路远,他总是克服一切困难,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他曾经涉入冰冷刺骨的江水检验尸体、寻找物证;曾步行三十余里到悬崖绝壁拾取骨骸;曾不顾恶臭开棺验尸查明死因;也曾连续3天3夜勘察凶案现场。“梅花香自苦寒来”,刻苦的学习使他掌握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勘查经验。28年来,他满怀对公安工作的热爱、不负师长的嘱托,凭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精湛的专业技术为侦查实战服务。主持辖区内所有重大疑难案件现场勘察、检验鉴定,所办案件的检验、鉴定无一错误,破获过多起疑难案件。
新征程上再建新功
刑事技术工作要求高、工作累、任务重,很多年轻人在面临职业选择时望而却步,法医工作更是如此,要长期坚持并干好这项工作,需要有“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2019年,全省命案积案攻坚专项行动开始,局党委把担子压在了陈玺栋同志肩上,陈玺栋开始对全县历年积案逐一进行梳理,并邀请已退休在兰州安享晚年的师傅张志忠法医重新出山,帮助自己。张志忠不顾年事已高,且患有多种疾病的情况下,向徒弟陈玺栋同志,也是向舟曲县公安局义无反顾的伸出援手,除了在电话上回忆当年案情、讨论分析,指导纠偏,还在工作最需要的时候,不顾疫情期间的重重阻碍,回到舟曲县公安局物证管理室,指导徒弟陈玺栋对舟曲县公安局多年来在未破命案现场勘验中发现、固定、提取并长期保存的物证进行清查核对、反复梳理分析。特别是在攻坚几起杀人案件时,作为当年的主检法医师,张志忠同志重新阅卷、回忆勘查过程、详析当年办案难点。师徒携手,连续7次重回到案发村庄进行信息核对、现场分析和线索征集。在全国新冠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下,不顾个人安危,指导和带领办案民警远赴江苏南京、西藏昌都等地采集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省公安厅DNA室专家成功比对出“3.15”案嫌疑人和“1.16”案犯罪嫌疑人。连续2起尘封多年的命案告破,告慰了亡灵,最大程度安抚了受害人家属,并得到省州县公安部门的高度赞扬和表彰奖励,“3.15”案成功入选全省公安机关10大经典案例。
铁笔丹心 书写荣光
公安民警是芸芸众生中经历最多,看的最透的人,他们看那看不到的东西,听那听不到的声音,推测不知道的事物;心中有责任,肩头有担当,脚下有泥土,眼里有光芒;不管路有多难走,不论人心多险恶,更懂得珍惜战友的情、团队的力量、社会的关心。张志忠和陈玺栋是舟曲县公安局的两代法医,作为“5.12”地震和“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亲身经历者和抢险救灾参与者,他们深知每一次的凯旋,都不是一个人的杰作,是同志+战友的互相理解、彼此信任结出的丰硕果实。“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是两代公安民警的共同信仰,老一辈公安民警在任劳任怨的工作中砥砺前行,在默默奉献的道路上挥洒忠诚与热血;年轻一代公安民警在精益求精的工作中格尽职守,在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道路上铁笔丹心、书写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