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家池别名小西湖,位于凯旋街道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内,水域面积5.6万平方米,水深(1.5-2)米左右,华家池池畔花团锦簇,绿树成荫,池的四周有“小孤山”、“小三潭印月”、“小平湖秋月”“小苏堤”等景点,就像一颗明珠,湖光闪烁、波光粼粼,现在让我们走进华家池,去了解它的美。
澄思望月
位于华家池南侧,筑有一平台,面朝华家池清如明镜的池水,学子们在台上小座,有澄清教育科研思路之妙用,故称“澄思台”。1986年在平台南侧建一水榭,模仿西湖周围纳凉亭结构,采用传统的四角飞檐样式,红檐黑瓦,红柱支撑,在绿柳掩映之下就像展翅的飞雁,周边栽有桂花等观赏植物,众称“桂花亭”。桂花亭南前是一座假山,北面是澄思台,三者构成了华家池畔最古朴雅致的一景,是夏、秋季观花赏月和休读处。
子三广场
子三广场为于子三铜像而建设,于子三铜像高约0.8米。广场面向学生宿舍,背靠翠云岭,翠云岭是华家池最高处,岭上百鸟唱歌、千虫争鸣。于子三,1925年1月生于山东省牟平县,1944年9月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时任浙大学生自治会主席,因组织“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民主学生运动,于1947年10月29日被国民党浙江省保安司令部杀害。于子三的光辉事迹,在中国青年学生运动史上留下了不朽篇章。清明时分,都会有人来到子三广场悼念、瞻仰于子三烈士。
嫘祖像
嫘祖像位于华家池蚕桑馆前,1988年立,像高约3米。嫘祖,一作累祖 ,为西陵氏 之女,轩辕黄帝 的元妃 。她是最早养蚕 先驱之一,养蚕缫丝 方法的创造者,北周以后被祀为“先蚕 ”(蚕神 )。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华夏 文明的奠基人。嫘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 的宝贵遗产和精华,它属于华夏上古文化、根文化的范畴,是世界丝绸文化 的宝贵财富,是炎黄文化、巴蜀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东方女性文化的光辉典范。
阡陌之舞
阡陌之舞是农耕文化的一角,由民主馆、和平馆、团结馆、蚕桑馆、同位素室和土壤馆6个馆组成,上世纪50至60年代,是当时浙江农学院为适应学校规模和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建设的教学科研用房,位于华家池北路以北。所谓阡陌,即在广袤田野上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并且相互交错的田埂。把6个馆组成阡陌交通,用红砖铺地,采用流线设计相互连接在一起,好似一条丝巾,称之舞动阡陌,又称阡陌之舞。
奔腾广场
座落在华家池北侧,中心大楼南前,占地约3亩。广场景物以前方升旗台和后方奔马雕塑为中轴线呈对称分布。广场两边植有四季常青的松柏和樟树,场内有规则地布置着草坪和花木,绿草如茵。广场中心有花池、奔马雕塑,两匹奔马高4.5米,长5.7米,重达20.5吨,象征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驰骋腾飞,蔚为壮观。1987年10月,国家领导人陈云挥毫题写了“奔腾”两字,寓意深刻,备受诲益。
华家池每个景点都有讲不完的故事,简约却不简单,每个点看似平凡,却又包含不同的意境,也应景了苏轼的诗句,粗缯大不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