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安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观摩会: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与传统的建造方式相比,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在观摩会现场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频次最高、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无疑是其高效性、可持续性和创新性。11月2日,2024年西安市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暨文明工地现场观摩活动走进中建三局承建的核心技术研究与仿真实验中心建设项目会场,现场与会人员热议不断。

打破传统项目职能管理模式,创新采用矩阵式管理组织模式,突破传统,创新管理;同时项目开展数据驱动的管理流程创新,让模型“底层数据”通过管理流程切实应用到实体工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采集一线数据完善底层数据。讲解员杜晓力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先进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精确设计和模拟,有效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误差和冲突,大大缩短了项目周期。此外,智能建造中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安全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塔吊群塔作业,搭载5G公共网络,将塔机高空操作变革为地面室内环境群塔集控吊装作业,项目4台塔机可在任意操作台驾驶、一键切换,在吊装作业不忙的时候,单人可以分时兼顾多台塔机,较单台智能塔吊减少20%人力成本,较普通塔吊减少30%人力成本。

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同样引人注目,这些材料不仅环保节能,还具备优异的性能,如项目充分利用太阳能,共设置太阳能路灯16个、太阳能喊话器33个、太阳能警示灯320个、太阳能语音提醒设备21个;利用磁力设置逃生装置1台。在讲解过程中,与会人员亲眼目睹了这些材料在讲解员的操控下的表现,无不惊叹于它们出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讲解员着重提到了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于个性化定制方面展现出的显著优势。通过数字化设计,可开展结构计算分析、建筑性能分析、设备机电设计分析等工作,还能完成碰撞检查、三维管线综合、竖向净空优化等内容。同时,能够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实现对预制构件的自动优化、配模、编号、出图,并生成生产加工清单。此外,也可以开展装饰装修设计,自动绘制室内平面布局方案、效果图、施工图、物料清单,且能进行实时三维渲染。这一系列优势,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力地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项目效果图

据了解,核心技术研究与仿真实验中心建设项目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航天基地,由一栋核心技术研究与仿真实验中心及配套综合保障楼组成,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13782.33㎡,高度58.4m,地下二层、地上十一层,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及框架结构。是一座集仿真实验研究、办公为一体的低能耗、智能化科研建筑。建成后将支撑航天系统数字化转型及仿真技术全面提升,保障国家载人登月等重大航天任务。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趋势

百科

数据

最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