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内蒙古太仆寺旗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和具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盟委的部署,构建“三点发力”“三学同步”“三度并举”的“三个三”工作机制,确保主题教育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
三点发力,建强主题教育“骨架支柱”。健全领导机构,压实责任强化引领力。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旗委书记担任组长,靠前谋划指挥。建立“一办六组”组织架构,以严格的责任制促落实、保成效,确保各项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先后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办公室会议,按照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制定“1+7”工作方案,明确推进方向,引领主题教育工作有力有序,走深走实。完善运行机制,细化管理落实执行力。紧密围绕太旗实际,制定有效运行机制。一是“1+1”包保机制,每个基层党组织由1名科级干部、1名党务工作者组成包保联络组。科级干部引领抓思想、解难题,帮助基层党组织完善计划、探索创新;党务工作者跟进落实,答疑解惑。二是“1+N”导学机制,通过制定1份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清单,持续扩充“N”种学习手段,着力找到主题教育在基层的“最优解”。做好宣传引导,营造氛围增强影响力。建立信息报送制度,通过“常规信息周周报,重要信息及时碰”,及时宣传主题教育的做法和成效。线上线下联动,在太仆寺旗宣传公众号开设“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专栏,推动学习宣传“走到指尖”。
三学同步,推动理论思想入脑入心。“点”上发力,旗委示范引领学。旗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个人沉浸学、中心组专题学、读书班集中学、专题党课学、交流研讨学”的“五位一体”学习模式,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推动理论学习目标更明确、形式更丰富、效果更凸显。“线”上延伸,基层党组织深入跟进学。基层党组织以“引领学、集中学、个人学”为“三驾马车”,驱动基层党员加强思想武装,深化责任担当。创新学习载体,嘎查村党组织通过“红马甲”宣传队、“微课堂”等方式,变“固定讲台”为“流动课堂”和“网上学堂”。“面”上推动,多群体全面覆盖一起学。将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等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确保理论学习不缺席、不掉队。一方面“寄出去”,各基层党组织通过将必学书目邮寄、新思想微信群跟进的方式,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学习不掉队;另一方面“送过去”,由支部年轻党员与年老体弱、文化程度底的党员结成助学对子,开展“送教上门补课”,确保普通党员学习全覆盖。
三度并举,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深入一线,调研检视有精度。全旗处级领导用好“四下基层”制度,落实谋题、破题、解题“三步流程”,围绕嘎查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等形成31个调研课题,提出解决措施49条,将调研成果切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工作实效。设立“破难题、办实事”开门纳谏微信号,向全旗各部门各单位发放“破难题、办实事”开门纳谏海报500余份,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目前,共收集梳理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牧区户厕改造等重点难点问题10项,采取“清单制”的方式逐项推进落实。刀刃向内,整改落实有力度。紧扣“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制定印发《全旗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问题整改整治工作方案》,旗委班子带头检视,深入查摆各类问题20个,针对检视查摆出来的问题,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时限、整改责任,实行挂图“作战”,务求整改实效。立足群众,为民办事有温度。通过“上下联动,多方联治”,形成“难事联办、惠事频办、烦事巧办”工作策略,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治理难题。将“为民办实事好事清单”作为重点督查指导内容,明确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及完成时限,各联络组通过每周一调度,及时掌握清单“领办”进度,确保所有民生项目按序时推进。针对骆驼山镇人畜安全饮水工程项目,经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镇党委联合水利部门,利用村集体经济,通过打深机井、更换水泵、管道等方式,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内蒙古太仆寺旗委组织部 宝金香)